当前位置:首页
> 决议决定 > 人大监督
关于“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6-18 来源:文成县 字号:[ ]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20194 23日至17,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乐融的带领下,对全县“七五”普法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由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分别到大峃、周壤镇、周山畲族乡进行实地视察,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扎实推进各项普法工作,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全县“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构建“平安文成”、“法治文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重视普法工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县部门单位、乡镇相应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将开展“七五”普法规划纳入“法治文成”创建工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治融合”示范村创建“七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法治创建(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创建负面清单,作为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内容的重点项目,利用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普法网络。

2、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是重点加强了宪法的学习宣传通过发放宪法知识手册、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实行宪法宣誓等活动,积极引导公民尊崇宪法;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突出了以宪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党内法规为重点内容的学习宣传,落实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计划(2017-2019),每年组织近2000名公务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参考率、及格率100%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以“尚德明法,助力成长”“法在心中”“民法总则进校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护航G20 普法进校园”等30个主题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投入2000多万元,在大峃龙川创建青少年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基地建有模拟法庭、禁毒、消防、急救、国防等系列实践基地,每年都分批次安排全县适龄青少年来基地接受法治教育和实践演习。

3、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一是利用法治宣传月、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选择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普法小礼品、举行法律咨询等形式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治意识融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二是运用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普法工作的互动性,扩大了普法传播范围;三是政法机关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以案释法、巡回法庭、公开执行、矛盾化解等方式,提升司法公信力,取得了较好的法治教育效果;四是开设法治宣传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培育地方特色法治文化,法院与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法制宣传节目《法在身边》用文成方言形式,讲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以案释法,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方式开展法制教育,增强群众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县司法局联合县民宗局在温州佛学院(安福寺),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成功创建为省级宗教普法示范点和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进“法治宣传进宗教”,扩大普法宣传辐射面。

4、“七五”普法取得较好成效。一是以法治宣传教育服务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大拆大整”“剿灭劣V类水”“法律服务惠企便民”“护航G20 ”“优化营商环境”“文商回归”“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工作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了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二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村干部任职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创建1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66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普法宣传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得到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2018年获得全国普法办颁发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的“七五”普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普法工作重要性思想认识不足。自国家启动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以来,普法工作已历经30多年,个别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思想重视程度有所松懈,工作按部就班,普法力度有所减弱;一些普法工作战线的同志对工作缺乏新鲜感,产生疲惫感,滋生厌倦情绪,应付思想、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少数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

2、普法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普法工作在持续,但普法措施、方式变化不大,普法宣传形式创新不够、互动不足,大多还停留在挂挂横幅贴贴标语出出黑板报、宣传橱窗摆摆摊送送小礼品发发资料等传统普法形式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创新形式还比较缺乏难以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法律进企业、进边远村相对滞后,失学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普法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对普法对象的需求研究不够,针对性不强,忽视了对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植入与渗透,全民的法律素养不高普法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3、普法工作长效机制还不健全。一是普法投入不足,县级层面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的普法经费,尚处在六五”普法的经费水平,普法经费省市要求逐年上升有较大差距,部分乡镇和部门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经费缺乏保障二是普法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有待加强县普法办只有专职人员1名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法治宣传教育资源整合、调度有待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还没有完全落实。三是普法队伍现状还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普法工作队伍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一些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发挥不大;特别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聘请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甚微,流于形式。

 

三、几点建议

1、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格局普法工作承接立法、融于执法和司法、推动守法,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认识重视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着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带动和引群众从内心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切实提升我县普法工作的整体格局和水平。

2、创新载体形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是把传统宣传模式与新媒体运用充分结合。在继续发挥好传统宣传模式的同时,要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遵循现代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三微一抖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抖音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互动性。同时,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二是把普法教育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道德教化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借助艺术形式,把枯燥的法律条文演绎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引起群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使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相辅相成。三是把广泛普法同严格执法相结合。各部门在执法、司法和管理、服务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以直观、形象、鲜活的典型案例来增强普法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力,达到剖析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3、要狠抓普法关键和重点,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普法的关键,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守法意识。加强农民的法制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普法工作与解决群众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农民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消除普法“盲”。

    4、健全普法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一要加大普法投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二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切实加强行业法治建设,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普法责任清单,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以及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到普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进一步发挥好县普法办在普法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基层普法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普法工作。四要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充实普法工作力量,重视专兼职相结合,完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普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