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议决定 > 人大监督
关于我县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8-05-11 来源:文成县 字号:[ ]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为弘扬佛教文化的时代价值,助推“三美”文成愿景实现,3月26日至4月上旬,调研组在钟信友副主任带领下,对我县佛教文化进行调研,深入安福寺、栖真寺、净慧寺等寺院,多次召开佛教文化座谈会,听取了民宗局、文广新局、旅游管委会的工作汇报,外出考察了宁波雪窦寺、天台国清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历史传承

我县佛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我县佛教始于唐朝,宋朝名僧辈出元、明、清三代,佛教几经兴衰起伏,诗词碑刻文献资料都有所遗存。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来为佛门胜地,规模宏伟,声名远播。清世祖顺治曾亲笔为该寺院御书“大雄宝殿”,乾隆年间敕封为皇家寺院。历史上曾有37位高僧住持到场,弘扬佛法。由于年久失修又遭遇兵灾,1957年成为苗圃用房黄坦栖真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后经宋、元、明、清各朝及1990年多次修建,遂成现存规模七甲寺始建成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唐末遭兵乱烧毁。北宋复建,元末又毁于兵燹明代当山住持法林徒弟能全、能亮募缘重建,沿名净慧寺。“文革”期间被毁1984年当地信众、华侨集资,按原建筑规模重建。现存遗物有宋代石柱、柱础、石雕佛座和碑刻等,为罕见名山古刹胜迹。明初,温州金璧峰禅师因创玉苍道场,成为临济宗玉苍派开山师祖,大峃岩庵等禅门僧徒与之相承甚密。清中期前后,受檀香教影响,一度被取代而陷入低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自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亲徙挂锡和重修七甲寺后,境内佛教遂转入天台宗。谛闲法师系天台宗第44世传持人,与当时国内著名的高僧印光、月霞、圆瑛、弘一、太虚等齐名于世,持戒严谨,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宗教活动逐渐恢复。

    二、发展现状

我县依法登记的佛教活动场所一共63所安福寺、栖真寺、净慧寺是我县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三座寺院,合计近200位僧人,寺院管理规范,道风纯正。其余寺院建筑规模比较小,建筑质量僧人不够寺院住持佛法需要。全县信教群众基础比较好,多数没有皈依听法,但坚持自己是信仰佛教的,把佛教与神佛信仰结合起来

在达照法师的带领下,经过六年多的辛苦建设,安福寺一期工程,包括浙江佛学院(筹)温州佛学院,于2014年建成,建筑精美,气势雄伟。安福寺的整体规划除了一期主礼功能区外,还有二期文化区,包括:温州佛学院新大楼、安福养老院、利生大楼、文化中心、安心寮等建设项目,此外还有三期药草园区和四期休闲景观区,总共占地15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安福寺常住出家僧众包括温州佛学院师生在内,共有100余名成为温州地区男众最多的寺院。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2017年6月成立逐步启动涵盖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健康养生环保、养老助学助教、救急救苦救难等范围宽广的“七安计划”在多个城市设立工作站,公益慈善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安福寺住持达照法师知名度高,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正在努力把文成打造成为以安福寺、温州佛学院、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为核心的“东方佛国”。

一是高定位高品质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佛教活动场所

目前在建的工程有:

1、安福寺养老院(怀老中心)。占地面积3095.55平方米,建筑面积11148.63平方米,总投资约4500万元,设计床位213个,是一个民间非营利性的特色养老项目。目前,养老院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施工,预计2018年6月投入使用。竣工后交给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代为管理运营,探索一条具有佛教自身特色的“医养结合”的新路子。

2、利生大楼。利生大楼是安福寺义工工作、修学、居住的主要场所,设计占地面积277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结顶并转入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7月装修完毕,投入使用。

3、温州佛学院男众部新教学综合楼。建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左右,总投资约3000万元。预计2018年底前主体完工,2019年上半年工程完工并进行装修,2019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除可满足男众部教学及师生住宿需要外,还可为温州佛教界提供各类培训服务。

近期建设的项目有:

1、凤凰山文化园项目暨栖真寺扩建项目。受2014年地震的影响,该寺大部分建筑物墙体开裂,成为C级危房,急需拆、扩建。县里成立栖真寺震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前期工作,现已完成项目前期规划、立项等工作。该项目包括栖真寺和凤凰山文化园,总用地面积为43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42165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该项目已得到省民宗委批复同意。一期工程用地100亩(66651平方米) 已获省国土厅批复。栖真寺采用宋代园林寺庙仿古建筑风格设计,以营造曲径通幽、水清石明、风光秀丽的佛教意境为设计宗旨,建成后必为佛教朝礼之胜地,禅修养生之宝所。

2、净福寺迁建项目。因县重点工程“文成县第三实验小学”建设需要,该寺院迁建至大峃镇屿根村路西自然村岩壁下,该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为约3783平方米,建筑占地191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71.3平方米。现巳完成项目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新址的通水电工作和用地范围内的坟墓迁移工作也正在落实中。

完成前期规划的项目有:

1、南田佛教文化禅修生态园。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大水桥水库周边,占地面积948亩,现巳完成项目前期规划与总平面图的设计。该项目结合文成县旅游发展规划,遵循“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坚持佛教文化和自然生态整合发展的“佛文化生态”主题,努力把南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人间佛教文化园。包括佛教文化禅修区、海会楼佛教文化陵园区、印象东方佛教艺术表演区和综合服务区。

2、珊溪龙珠岛如意水文化公园。位于文成县西南的飞云湖风景区,距县城28公里。总用地面积约2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现已完成前期规划。岛上建筑分为如意万佛琉璃宝塔、如意圣殿区部分和禅修中心区两大部分。塔高定为179.53米、直径为62米,近4米高的塔座;宝塔层数是地下一层,地上13层,塔座之上还有台明。该项目旨在营建一个既有佛教文化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的文化公园,以当今世界最高佛塔第一大放生池的愿景构想,为文成县的“东佛国”佛教旅游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依托温州佛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和佛教思想研究加强佛学院的师资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建立研究东方琉璃净土、健康禅学、永嘉禅学、太虚“人间佛教”思想为特色的专门研究机构,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加强对佛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引导,培养一批爱国爱教、信仰坚定、教风纯正的寺院当家人才、讲经弘法人才、传承药师文化的后备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国内外佛教界的交流,开拓眼界,借鉴经验,创新思维。依托寺庙和佛学院,针对不同人群,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禅修,增强人们的诚信观、道德观,促进人们形成包容和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三是举办佛教文化节庆活动。建设天圣山文化园,拓展宗教禅修。依托栖真寺的良好条件,开展佛法教育培训,完成佛教传说故事碑刻展示举办安福寺禅茶会、佛教音乐节、佛教弘法节、天圣山茶文化节和天圣山药膳节等节庆活动。开展礼佛静坐、祈福参拜、禅修养心等活动,推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佛教文化旅游。

三、存在问题

(一)佛教文化创新发展还有待努力佛法传入中国时,祖师大德们以圆融的智慧,积极与儒道文化相适应,并主动挖掘佛教教义中契合中华文化特质的内涵,如孝悌、现世福报、佛性等,使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迅速融合。今天,佛教的健康发展依然需要主动融入社会,与时代文化产生深刻共鸣与呼应。因此,佛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非常关键。如何用时代的语言对古老的佛教教义进行现代诠释,能够真正助益现代社会良性发展,这既是佛教自身发展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佛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作出的努力。

达照法师博学多才,著书立说,讲经弘法,为佛法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做出很大努力。但就我县总体来说,佛教界人士在爱国情操培育、弘法方式开拓、制度建设、义理诠释、公益慈善、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有待努力。

(二)佛教场所服务接待设施还比较落后历史悠久的佛教景点风格多样的佛教建筑,活跃的文化交流,吸引了不少前来修行、修学或游玩的客人安福寺禅修中心至今已经组织举办了各类禅修营活动四十多期,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营员共计4000余人参加了禅修活动。慈教中心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慈教夏令营,吸引了外地学生家长以及华侨子女参加。但是,我县佛教场所的服务接待设施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旅游线路交通落后佛教景点与区域内旅游资源联动不足,尚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西南公路等交通建设的滞后制约了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由百丈漈、刘基庙和安福寺三个核心景点组成5A景区除初一、十五外公交车不能直达净慧寺,给信众、游客来往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是寺院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除了安福寺正在建造养老院(怀老中心)、义工工作、修学场所(利生大楼)外,其他寺院这方面设施很缺乏。如净慧寺有一批七、八十岁的居士,希望在寺院修禅养老,但寺院没有居士林这样的住所。

(三)佛教场所拆扩建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佛教场所拆扩建,要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这项工作专业性很强,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才能做好,而我县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栖真寺扩建文保方案是我县第一个文保方案,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帮助指导,折腾了五个月才完成。二是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存在冲突,影响佛教场所拆扩建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政策处理有难度。凤凰山文化园项目暨栖真寺扩建,需要迁移坟墓。由于迁移量大,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祖坟的迁移,难度更大一些。净福寺迁建,由于征地过程中实际征用地块与规划、国土部门上报审批的地块存在偏差,导致需重新征地,导致该工程进展缓慢。

(四)宗教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宗教活动场所缺乏合理规划,存在“低、小、散、乱”问题。假僧假道以及县外的一些传教人员未经宗教部门许可,经常到我县进行活动。二是宗教内部矛盾较多,自身建设存在缺陷。宗教团体在教派中的威信不高,无法很好地发挥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宗教场所负责人普遍年龄大、素质低,政治意识淡薄,无法胜任负责人工作。四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宗教信仰出现了商业化、庸俗化、职业化倾向,部分青年教职人员信仰不纯、道风不正,借助宗教事务牟取不正当利益,引起教职人员之间的矛盾。五是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存在编制少、人员缺、办公经费紧张的状况。县17个乡镇设立民宗所只有12个乡镇有专职民宗员宗教管理手段单一,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局面。

四、意见建议

(一)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弘扬佛教文化时代价值

习近平指出,“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积极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在宗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爱国情操培育、弘法方式开拓、制度建设、义理诠释、公益慈善、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一是培育爱国情操,凝聚社会人心。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贯彻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方针,引导信众及社会大众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倡导各地寺院在中华传统节日和佛教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法会和文化活动,发挥佛教文化疏导心理、净化人心、涵育道德的独特功能,增强社会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开创文化新风。通过建设文化寺院,举办讲经交流会,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科技信息手段创新佛教传播方式,推动友好交流等多种渠道,全面打造新时代的佛教文化和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

三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倡导人人向善。针对社会人心的需求,发展针对不同人群的慈善项目。比如扶贫济困、孤儿助学、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空巢老人关怀等。尤其注重启发受助者的爱心觉醒、感恩精神和主动改造命运的积极人生态度,使现代慈善文化真正成为一种“从心开始”的心灵慈善,成为一种人人向善的全民慈善

(二)利用佛教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我县佛教文化与旅游结合度不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秀气但缺乏灵气,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添加佛教文化元素,与刘基文化、畲族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一道助力旅游使我县旅游人文内涵异彩纷呈。我县旅游要求新求变,由自然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转变,形成以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刘基文化、畲族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多元型旅游特色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成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旅游环线,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佛教景点与区域内旅游资源联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幽雅清静的佛国天地中,建设怀老中心、居士林、利生大楼,信众、义工提供简洁明亮养老、工作、修学的场所。安福寺规划三期药草园区和四期休闲景观区,种植500种药草,刻制《华严经》500块书法碑廊,供信众、游客观赏。开发备受青睐的禅修体验游,带给游客别具一格的禅意体验和高品位的休闲空间

(三)精心研究谋划,解决佛教场所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制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控制规划,对重点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列入文保单位的佛教场所拆扩建,要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指导工作。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要重视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解决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紧缺局面。近期规划拆扩建的佛教场所,可不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名录。政府要大力支持栖真寺凤凰山文化园暨栖真寺震后重建工程和净福寺迁建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寺院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利益。

(四)增强法治意识,切实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组织好《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的法治意识,提高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依法办事意识。重视宗教工作力量建设,适当增加民宗局编制,授予单独的行政执法资格。增5个乡镇民宗所专职人员配置,夯实基层宗教工作力量

    二是着力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宗教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对佛教场所建设做好合理规划,解决“低、小、散、乱”问题。加强管理,制止假僧假道以及县外的一些传教人员未经许可到我县进行活动。开展对佛教场所治理整顿,杜绝商业化、庸俗化、职业化倾向。支持县佛教协会发挥作用,处理宗教内部矛盾,维护教派之间的团结,做好宗教稳定工作。

    三是努力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宗教界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适应社会,主动服务社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参与扶贫攻坚。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合格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