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设的议案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 |||
|
|||
关于加快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设的议案
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文成县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代表:
县十五届人代会一次会议期间,夏耀清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设的议案》。按照《文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设的议案的审议意见》(文人大常〔2012〕4号)文件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推进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设与保护工作。现将县政府落实议案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和保护工作被县人代会列为常委会审议的议案之后,县政府组织力量深入调研,认真研究,针对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和落实有效措施加以大力整改,我县珊溪-巨屿飞云江两岸景观建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切实抓好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宜游宜居生态县建设,
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县政府出台了《文成县加快推进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计划,提出了“力争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建设目标任务,即到2012年底全面启动,到2013年,影响水体质量和两岸景观环境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到2014年基本建成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休闲旅游生态景观带,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加良好、自然景观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围绕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目标,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系统推进了水源地水质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整治生态环境等“五大工程”。通过过去几个月的努力,在滨江绿道建设、河道整治、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大力推进滨江精品绿道建设。对沿线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实施景观串联,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综合整治,打造一条以生态文明为主线的休闲旅游景观带。大力推进滨江绿道建设,将交通绿道建设与省级文明公路、样板公路等创建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11底委托杭州山川旅游发展研究院设计,经多次进行实地勘查论证,按市里的目标任务目前前期已经做完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并委托中介做工程概算,现1号段(精品段)全长37.8公里(从大垟口至珊溪龙珠岛)已经以1528万元的价格完成招投标。2、3、4段已经将施工图交付公路段实施。精品段已经于6月下旬启动建设,目前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已经在樱花岛,峃口驿站,等4个节点段面同时开工建设,预计在9月底完成道路铺砖,12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二是组织开展河道滥采砂石整治。依法科学保护饮用水源,加大对沿江采砂挖砂作业等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滥采砂石的违法行为。县政府于7月27日就飞云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专题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关于整治河道滥采砂石的措施,其中包括:县水利局通过挂牌出让或协商出让的方式,出让一批采砂点,确保当前砂石的正常供应;县国土资源局加快研究出台人工砂的替代工作;县供电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未经审批的采砂点依法予以整治或取缔;由县水利局牵头,尽快制定对非法采砂点的取缔方案;县政府择时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坚决取缔私采滥采行为。目前,县水利局已制定好非法采砂点的取缔方案,并已推进挂牌出让采砂点的工作,9月20日已对飞云江流域的3处采砂点进行公开拍卖,从9月底开始,即对非法采砂点展开强制取缔的专项行动。
三是积极开展水源保护行动。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围绕“降总量、调结构、强管理、严执法”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禁养区养殖场拆除和限养区养殖场达标整治活动,目前,全县禁养区范围内,除大峃、南田、玉壶镇个别养殖户外,其余已全部拆除;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项目重点用于珊溪水库水源地周边乡镇农村环境整治,着力遏制珊溪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截止目前,2011年的39个行政村已完成26个村整治,项目总投资2575万元;2012年的68个行政村已有11个行政村完成整治,项目总投资6220万元;全面建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今年列入生活垃圾考核村新增31个,至此,全县384个村全部列入生活垃圾处理考核,全县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大力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黄坦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6月底已投入试运行;珊溪(巨屿)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施工阶段南田(百丈漈)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初稿。大峃、珊溪、玉壶、黄坦、西坑、峃口等6个镇的污水生态化治理工程,我们将其与2012年度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一起捆绑实施,项目涉及 68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6220万元。
五是着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结合“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大力开展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建筑物美化改造工程,拆除沿江破旧房和违章建筑,对沿江广告牌进行整治;深入开展村庄绿化,对精品路线、重点村庄以及其重要流域两侧违章建筑、废弃场等进行整治、覆绿,重点抓好沿线路段赤膊房治理(在整治期间,共拆除露天厕所、破烂房屋、猪栏、灰铺、简易棚等1000多处,完成绿化植树15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新建成公厕7座,村内道路硬化4000多平方米。其中仅赤膊房治理近1000间。
(三)强化领导,确保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文成县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在县生态办设立了办公室,加强了对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多形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资金到位。据初步统计,今年直接投入于两岸绿道建设、美丽乡村、环保设施等的景观保护与建设的资金将达5000万元以上。各单位加强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对接,正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投入于两岸的景观保护与建设。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生态目标责任考核,具体工作成效将与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综合考评挂钩,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强化工作整合。把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与生态文明县建设相结合,与污染减排工作以及“百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建设、连片整治工作等相结合,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高效打好这场生态建设的大会战,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旅游提质扩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新亮点。
五是深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关于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性,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下步工作打算
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虽然前一阶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总体目标的要求还只是打下一个工作基础,离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代表的要求仍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飞云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飞云江保护治理尚未形成社会共识,保护治理尚未形成合力;二是飞云江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尚未取得决定性成果;三是飞云江沿岸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
按照飞云江两岸景观保护和建设工作推进计划,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飞云江两岸景观保护和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影响水体质量和两岸景观环境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滨水休闲旅游景观带基本建成,努力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的目标。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完成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之指导和规范飞云江两岸的开发建设行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相关专项规则编制。
(二)切实加强环境治理。抓好两岸水土流失、河道管理、渔政管理,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强化采砂管理。加快两岸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加强对“农家乐”的管理,推进两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抓好旅游设施建设。做好两岸休闲旅游发展工作,指导两岸旅游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开展两岸农业景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加强两岸旅游设施建设管理和旅游行业管理。
(四)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监督指导飞云江流域的水电站、防洪堤、沿江道路等工程建设,积极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工程建设对沿江景观的破坏和影响。
(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两岸工业企业的管理,做好沿江区域和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解和控制,在引进两岸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时加强景观保护和污染防控,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
|
|||